中国消费者报报道(钟小雯 记者薛庆元)近年来,江苏预制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超市里、省消餐桌上。保委尤其是预制疫情防控期间,“宅经济”拉动预制菜从供应餐厅向供应家庭及个人消费者拓展。菜消查报吃为更好地了解预制菜行业现状及存在的费调主要问题,提高整个行业的告预服务质量,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了预制菜消费调查,制菜并于2月18日发布了调查报告。好卖还好调查发现,江苏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的省消问题,主要包括菜品质量参差不齐、保委菜品口味有待提升、预制菜品标识不详细、菜消查报吃菜品种类单一、费调物流配送及提货问题多等方面。
预制菜整体接受度高
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2月10日,江苏省关于年夜饭预制菜的舆情共计56948条,其中敏感舆情1883条,主要问题集中在菜品质量差、价格高、虚假宣传、发货运输慢、售后难等方面。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借助江苏省消保委官方微信平台“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线上调查问卷,共采集有效问卷13069份。
本次线上问卷调查显示,预制菜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年轻人。超八成(81.97%)的消费者有购买预制菜的经历,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近六成的消费者准备年夜饭时选择了预制菜。其中,25.01%的消费者完全选购预制菜准备年夜饭;31.47%的消费者选择部分购买预制菜品,部分仍由自己准备。
食品安全与标识引关注
虽然对预制菜的整体接受度较高,但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满意度却较低。
对于预制菜,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近三成(29.03%)的消费者表示最关注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等。根据本次调查结果,部分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出现菜品变质腐败、食材不新鲜、菜内含有异物以及存在过期等现象。
消费者对预制菜品味道的满意度也较低。当被问及菜品口味是否达到预期时,仅有34.36%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的口味超过预期非常美味,超过六成(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甚至有3.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
菜品口味是否达到预期?

数据来源:江苏省消保委
绝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都遇到了标示信息不明确的问题,包括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未标注菜品分量、未标注生产日期或保质期、未标注菜品价格等问题。
菜品种类单一反映强烈
对于市场上的预制菜,消费者最强烈的反映是觉得套餐内容过于单一,可以选择的品种较少,菜品不能自由搭配,该类诉求占比为28.58%。还有19.03%的消费者认为市场上的预制菜品价格贵,性价比较低,不够划算。
您觉得市场上的预制菜存在哪些问题?

数据来源:江苏省消保委
对于预制菜的种类方面,您有什么需求?

数据来源:江苏省消保委
关于预制菜的种类方面,36.58%的消费者希望可以丰富套餐种类;27.65%的消费者希望可以推出更多适宜不同家庭人数的菜品分量;19.13%的消费者则希望预制菜可以不用套餐形式,多推出一些招牌菜单品。
交付、配送慢成难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消费者主要通过线上渠道购买预制菜,线下预制菜品的场景主要集中在酒店餐馆,占比为19.52%。
由于消费者主要通过线上渠道订购预制菜品,线下提货与物流配送成为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调查消费者未购买预制菜原因时,有13.31%的消费者表示是因为对在途运输环境有顾虑。在问及提货或物流遇到的问题时,超八成的消费者表示在提货过程中遇到问题,仅有11.88%的消费者表示在提货过程中没有遇到问题。
其中,商家交付快递慢或者物流配送较慢是消费者遇到的主要问题,占比达52.86%。16.36%的消费者表示线下提货预制菜时快递或者外卖运输过程中未按照冷链运输,18.9%的消费者表示在预约成功后,现场自提预制菜却被告知没有货品。
●消保委建议
企业要把好标准与检测双关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首先,把好食品安全关,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企业可以制定一套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尤其针对预制菜“两次烹饪”的特点,明确食材全流程可回溯等要点。商家也要把好“检测关”,可以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明厨亮灶”。
其次,产品详情规范标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预制菜企业应对预制菜品明码标价,并在醒目位置清晰、明确标识套餐内菜品内容、所用食材、菜品分量、生产日期、保质日期、储存方式、后续加工方式以及用餐人数等重要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保证商品运输条件,提高配送效率。企业应当按照菜品的储存要求,全程冷链运输,注意商品包装,避免胀气、漏袋等情况。商家也可以提示消费者最佳运输距离、品尝时限,避免因为长途运输造成产品风味丧失。
细分菜品品种类别,提升预制菜口感风味。企业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提升菜品口味。如根据季节、节日推出相关产品,如螃蟹、八宝粥等产品;根据地域特色,推出本土化食材、口味;根据口味细分,如同一菜品可以做成香辣、麻辣、偏甜等口味。
多方共治,加强对预制菜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平台也应通过建立评价机制,跟踪用户投诉,重视市场反馈等方面加强对平台商家的管理,保障平台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在选购预制菜时,应当选择正规品牌和商家的产品,关注商家的相关资质;留意产品标签等重要信息;收货注意查验,发现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拍照、录制视频等方式留存证据,与商家协商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李佳榕9月19日,公路运营公司山东鲁西项目管理部组织开展“遇见美好”国企开放日暨新闻宣传培训活动。活动现场在开放日参观环节,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走进东阿北管理中心,通过参观详细了解了铁道兵历史、中国铁建发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在银行积分商城兑换商品,不仅没有优惠,还比市场价高……针对此类现象,8月9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声:银行机构应当严格把控其合作的第三方及积分商城兑换活动,多一些诚 ...
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周某销售假冒的“耐克”服饰和鞋子,被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公益诉讼。近日在法院的主持下,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周某在《中国消费者》杂志上刊登公开道歉信,并支付销 ...
近日,安徽理工大学“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建设。这是该校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也是继2018年11月15日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 ...
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重庆市大足区贝斯体育培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贝斯体育公司)以“终身免费复训”为幌子,诱导学员家长签订培训合同,后将公司经营权及学员资源转让给重庆宸予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 ...
中国消费者报成都讯记者刘铭)为进一步深化合作、互学互鉴,1月22日至23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四川泸州联合举办“川渝消委会2023年度消费维权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